🌈 什麼是就業歧視?為什麼我們都該關心?
你知道嗎?在台灣,每個人都有平等工作的權利,不該因為年齡、性別、外貌、宗教、身心障礙、婚姻或家庭狀況、性傾向、性別認同等因素而被拒絕工作機會,或在職場上受到不公平待遇。
這種不公平現象就叫做就業歧視。
🧠 就業歧視的常見例子
🔹 性別歧視:只招男生、女生不能當主管、懷孕就不續聘
🔹 年齡歧視:只想找「35歲以下」的員工
🔹 外貌歧視:認為長得不夠漂亮就不適合面對客戶
🔹 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歧視:同志或跨性別者被排擠或不錄用
🔹 身心障礙歧視:不願意提供輔具或合理調整就直接拒絕聘用
🔹 婚姻與家庭狀況歧視:問你打算幾歲結婚?有幾個小孩?
這些情況,不只是失禮,更可能違法。
⚖️ 台灣的法律怎麼保護我們?
台灣有幾部法律明文禁止就業歧視,包括:
《就業服務法》第5條:禁止基於種族、階級、語言、思想、宗教、黨派、出生地、性別、性傾向、年齡、婚姻、容貌、身心障礙等因素的歧視
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:保障性別平等,懷孕與育兒權益
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》: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
這些法律都是在保護你我每一個人。
📣 我們可以怎麼做?
✅ 如果你是求職者:
面試時遇到奇怪問題(如問你結婚沒、會不會生小孩),有權不回答
覺得被不公平對待,可以撥打1955 勞工諮詢申訴專線
收集證據(對話紀錄、面試問題等),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勞工局檢舉
✅ 如果你是工作者:
發現工作中有歧視行為,可先與主管、工會或人資反映
若內部無法處理,也可以直接申訴給主管機關
✅ 如果你是雇主或主管:
不要在招募條件中加入「年齡限制」、「婚姻狀況」等違法條件
面試中避免與工作表現無關的個人問題
創造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,不僅合法,更能留住好人才!
🌟 結語:
就業歧視不是「小事」,它關乎一個人的尊嚴與生活機會。
我們每一個人,無論是找工作、在工作,或只是路過職場議題,都可以是一股推動改變的力量。
讓我們一起努力,打造一個更公平、更尊重彼此的職場!
評論
0 條評論
文章評論已關閉。